門檻

2008/08/31

在香港,資訊科技一向不是吃香的行業,只有在投資銀行的極少數,其收入和社會地位才相對地令人滿意。

比方說資訊科技從業員的每週工時是醫生的七成,然而收入卻遠不及他們的七成。其中一個原因,醫生們的頭上都有一個專業人士的神聖光環,在捱過專業試實習期後,他們就跨進了一個常人難以逾越的門檻,在供應穩定地少而需求持續的情況下,他們的收入就得到保障。

資訊科技的領域不如上述行業般擁有這麼普遍性的專業資格,主要原因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二十年前有IBM十年前有Microsoft現在有Google,每個月都有新的技術推出市面,不同的技術和制式也往往因為不同的製造商而有異,並且,資訊科技行業所講求的創意和實戰經驗遠比專業資格重要。

科網股旺盛時坊間曾經流行過一系列如MCSE, A+, CCNA等等由不同軟件生產商設定的認證課程,同期的求職廣告上均事無大小地要求應徵者要擁有至少幾張認證才獲考慮聘用。未幾,行內人發現這些考試都可以靠背Brain Dump(這些認證考試通常形式為多項選擇題,只要熟背幾百條題目便可應考,網上很容易可以找到相關的題目庫)而輕易過關。一個人擁有文憑與否,跟他的實戰能力沒有多大關係,於是這些的認證就漸漸式微,亦無法造成門檻,限制資訊科技從業員的供應。

反觀美國,那裏的科技公司很重視資訊科技人材,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沒有晉升渠道,科技公司更花大量資源去吸引境內的學生應徵,務求吸納最好的人。它們如此厚待應徵者,大概亦因為美國亦有一個神聖光環。美國每年發出的工作簽証配額很少,海外留學生如果未能在幾年內取得永久簽証便要離開,就算服務於財雄勢大的科技公司亦毫不例外。就如微軟最近在距離總部西雅圖兩小時車程的溫哥華,設立了開發中心,好讓未能取得美國工作簽証的專材們先到加拿大工作。簽証配額限制人材供應的數量,於是造成供應少需求大的現象,美國的工作簽証本身就成為了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擁有簽証的人因此吃香。

本文只是從一個較少人討論過的導向,去理解香港和美國的資訊科技從業員待遇天淵之別的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我們絕不能本末倒置地認為,香港資訊科技從業員的工時長待遇差的解決方法,是收緊海外專材的入境限制。美國的科技發展發達才會出現對人材的渴求,簽証政策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己。

(同刊於同日《香港經濟日報》)

18 回應 to “門檻”

  1. C.M. Says:

    側田:

    >>在香港,資訊科技一向不是吃香的行業,只有在投資銀行的極少數,其收入和社會地位才相對地令人滿意。

    坦然,小弟並不同意這個點題。

  2. Justin Says:

    唔同意既原因係?

    我同意呢一句寫得唔準確。市面上有其他IT既工作都好有趣既,例如响editgrid度做。但係,好難响一兩既裏面列曬所有呢啲工作出黎。所以我先會好概括地話淨係得做ibank比較吸引。

  3. C.M. Says:

    嗯…

    唔同意既原因,大概係因為:令人滿意。這四個字。

    若果改為: 比較吸引。我覺得呢個先係(或者更接近)你原先個諗法。

    你認為呢?

    😉

  4. Justin Says:

    很同意。如果比我寫多次,我會改為:
    「其收入和社會地位才相對地較為吸引。」

    雖然咁寫又好似好串咁。不過確是我的原意。

  5. 米搞 Says:

    咁點解科技從業員冇諗過成立一個society,爭取法定限制,去限制IT從業員既加入?其實好多其他專業入面都有一啲考唔到相關牌照,但從事有關行業既人(律師行有師爺,建築師樓有建築助理)...但我唔認為咁做就會解決IT界「人工過低」既問題。

    我覺得呢個仍然係supply and demand既問題(i.e.太多IT從業員vs太少「必須」的IT工作)。

    曾經,在九七至零三年,一個讀完學士學位既建築系學生係可能要唔收錢(或得好少錢)去建築師樓做嘢,因為如果佢要讀上去(即碩士,如果冇碩士或同等學歷係唔會考到牌的)就先要有工作經驗...咁佢地人工又算唔算低?

    好喇,到前幾年一直經濟低迷,建築業唔多好景而好多人轉左行,今年就變成「工多人少」,於是薪資水漲船高...

    相反,响美國做建築師,除少數人外,其實人工真係唔高...因為,你估美國多啲樓起定香港多樓起丫?

  6. Justin Says:

    我覺得好多人都諗過成立一個咁既組織,之但係唔容易,一方面電腦變得咁快個牌都唔知點考,另一方面好難由零建立一個大部份人都同意既系統。

    或者咁講,大學major computer science,應該叫做稍為「專業」啦,但係睇番好多人都未必真係咁專,所以個牌都唔知點黎好。

    歸根究底我都同意係supply and demand既問題。香港既人工高過週邊地區咁多,如果我係老細,可以北移既都北移啦。IT响香港只係一個附助性質既行業,裏面既人大多唔係做system admin就係in house software既developer,呢啲都唔係真真正正既IT工作,所以行內人人工低又冇得升嘅問題,好難解決。

    哈!唔好玩啦。我呢度,成個市一年都未必有兩棟新樓落成。

  7. kklo Says:

    其實就算電腦變得快,有d 基本野似終無咁快變。以大學現時「雞犬皆升」的質量控制,唔駛 MCSE, CCNA,整番個 Data Structure 專業試都得

  8. 安諾勿斯 Says:

    人工最終都係講供求,「人為」o既門檻只可以暫時扭曲供應。但係世界是平的,門檻只係螳臂擋車,終有一日會被科技創新、自由貿易所打破(你所講o既微軟溫哥華開發中心已經係一個例子)。

    要提高本地IT待遇,製做門檻只係治標,增加需求先為治本。但香港可發展ITo既條件有限,要商人係香港地投資IT唔係一件易事(數碼港就係一個掛羊頭賣狗肉o既大笑話)。冇投資,冇需求,要改善IT待遇真係難…

  9. Justin Says:

    kklo: 同意之極!Data structure超重要!

    電腦既basic principle從來都冇變過。(雖然我一直唔排除parallel computing成熟後,寫program既基本概念可以有翻天覆地既轉變)

    另,問題係市面上有些唔識data structure既人覺得data structure完全唔重要囉!!

    米搞:
    已回。
    基本論點係,响香港做IT既career path唔係咁好(或者係冇其他地方咁好)

    安諾勿斯:
    >>冇投資,冇需求,要改善IT待遇真係難…
    中曬point!

  10. Says:

    hmm.. 可能呢排病病地, 來回將米搞到篇同呢篇睇完幾次都唔知可以講乜

    我諗大前提係香港 IT/R&D 公司賺唔倒錢
    自然少 investor 肯倒水
    賺唔倒又冇 investor …. 咁員工份人工又可以高得去邊?

    不過又,香港班富豪,差唔多清一色都係地產起家,
    你睇李嘉誠搞 3G 搞到一 pat 屎咁就知
    叫佢地搞高科技,佢地灰過你呀

  11. 米搞 Says:

    唔係喎,我覺得阿鎚你講既好有point,仲要係一矢中的果隻...响香港,真正既有錢人都係集中响啲年紀比較大嗰批地產商度,叫佢地搞高科技...你首先要問吓佢地每日會用幾耐泥上網(又或者,佢地究竟識唔識上網呢?...)

  12. Justin Says:

    鎚:我同意米搞講,你講中左點解香港冇人搞電腦。
    統治香港既人,好少有科技既概念(科技概念股就唔少),亦好難令佢地明白點解科技咁重要,自自然然,打工既出路就好少了。

    米搞:其實唔單止係香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連google都唔識用,比佢做到總統,我覺得會大檸樂。

    http://www.salon.com/news/feature/2008/08/13/john_mccain_technology/

  13. 許港生 Says:

    又袋左唔少錢入袋. 🙂

    我想,不只是資訊科技行業裏的技術人員 (i.e. Programmer),就連相關人士待遇亦不吸引,繼續留在行業裏除了需要勇氣還需要一些夢想/理想,這情況和新聞界差不多。

  14. Leon Says:

    恕我呢個非IT人多言。
    我覺得大家既香港本土意識太濃啦。
    你點可以要求香港一個城市做到樣樣都係龍頭﹖又要係金融中心、運輸中心、IT中心、教育中心……香港有乜可能樣樣都咁醒﹖
    畢竟香港只是一個小城市,事多極有限,不能滿足所有人。

    每個城市其實都有佢既重點,好似紐約係金融中心、鹿特丹係運輸中心、沙特係石油大國,俄羅斯係能源大國、泰國係稻米大國。美國都係釸谷先IT咁勁。

    香港人,成日都淨係諗住呢個世界淨係得香港可以發展。第二o的國家,自己個城市不宜自己事業發展就會跑去重點發展該事業的城市,大陸人自己鄉下無飯食都仲識離鄉別井。點似香港人咁﹖

  15. Justin Says:

    許港生:諗落,我發覺香港好多行業都有呢個問題。這大概是因為今日香港只靠著金融業「單天保至尊」,一切資源都流向金融業。我淨係講資訊科技行業,大概因為自己亦身在其中,感受亦深。

    Leon: 每個城市都有佢既重點,但同時可以有多過一個重點喎!例如倫敦除左係金融中心外,仲係歐洲既航空中心,你見希斯路起埋terminal 5都唔夠用就知。

    紐約唔單止金融出名,佢既藝術圈子都係聞名於世。美國好多搞藝術既人既夢想都係去紐約。

    一個城市可以有多過一個重點。我唔會期望香港個到亞洲IT界既龍頭,但起碼都唔好太差。亦係因為我响香港成長,心繫於此(當然你可以話我係大香港主義,我認!),所以先會希望如果我可以响自己既地方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最好。

    我唔清楚內地既同胞離鄉別井四處工作既感覺係點。呢種情況如你所說,在美國亦時常出現,同學們生長於一個地方,然後就會移動到另一個適合自己既地方工作。但問題係,佢地就算移左去第二個城市,文化差別唔會太大,始終會感覺到係一個自己既地方。但係香港較獨特,亦太細,過左條羅湖橋之後感覺就唔同曬,所以先咁想留番响香港度做野。

  16. Lo哥 Says:

    >> Leon

    A town might not house any remarkable ambitions and opportunities, but a city such as Hong Kong has demonstrated that she can house multiple capabilities in history. This can be testified by the various types of investments in history.

    Moreover, even in cities such as Boston and San Francisco, I.T. is not the most brilliant, but they are certainly the 2nd and 3rd places to start up. Not all people just stick to Silicon Valley, that’s not right. Consider London and Estonia, plenty of I.T. startup organizations hang out there.

    >>Justin
    The keyword to your uncertainty of what the people feel is : Money.

    Money drives a lot. We HKies get an average of $10000~$12000 as an undergraduate fresh hire these few years, but it is $3000~$4000 for the same in China.

    Go to China?

    Excuse me?

    Unless you meant money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ine, there you go. =)

  17. Justin Says:

    I would say money is not a major consideration, as long as it is sufficient to make a living. The long term prospective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hort term gain. Like what i am now doing, i am earning way less that what i can get from HK, and the living expenses is damn high here, I am betting my long term gain by doing a phd will outweigh the short term drawback. If the perspective is good, I think many ppl will not complain that much about low salary.


回覆給kklo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