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七月, 2008

IBM收購ILOG

2008/07/28

fox: IBM Announces Plans to Acquire ILOG

ILOG是一間法國科技公司。專做business solution。諸如scheduling/planning optimization。好很貴。Proprietary得緊要 library強大之餘也很快。用google永找不到支援。

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Operating Research的研究裏,很多時候我們都用ilog的工具。就如新聞稿裏:

Today, hundreds of large enterprises use ILOG technologies to automate the allocation of scarce resources and to build smart interfaces into their business processes. Additionally,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from hundreds of universities use ILOG products for advanced research, design, and analysis.

於是ILOG就成為了研究的主要競爭對手,快得過ILOG就發達。"We have/are going to beat ILOG."就成為了其中一句時常跟老細說的話。

可惜的是,無論研究有多利害,離開了學校和研究所,就沒有人聽過ILOG。

如今多好,可以改做"We beat IBM",响亮得多。

覺得我很大口氣嗎?

獵狐行動

2008/07/28

明報:一通電話令卡拉季奇落網

電影《獵狐行動》一直強調,北約/聯合國一直無意捉拿fox。只要把他困在某個山區就成。fox在黑山邊境山區的茂密樹林裏快快樂樂地生活,北約可繼續申請大量撥款買請人請顧問飛機大炮。大型電視台都不敵對方的包圍網,他們由始至終都在別人的監視下活動,監視記者的並不是敵方的手下,而是北約/聯合國。北約/聯合國希望全世界都以為他們在努力行動就好,不想讓記者們知道事實,所以要密切地監視,並且不斷威嚇山區危險重重,就是怕記者們掘出真相。北約/聯合國讓他們看見fox後,就眾目睽睽下讓fox逃走,就更顯出主事人從來無意捉拿他們。諷刺的更是後來以三人之力就能找出fox,電影在諷刺聯合國的「保護」下從來沒有打算捉fox。

大食唔環保?

2008/07/24

我是無肉不歡的。沒有吃肉,就不能思考。曾幾何時因懶惰,在早餐只食兩隻香蕉,如果整整一朝都渾身無力,腦袋運作不了,起初還以為睡眠不足,不過chur了幾劑expresso都無補於事,週身不自在,於是往街上走走,買了十隻buffalo wings,吃畢,精神為之一振,然後快快樂樂地回辦公室繼續努力去。好了,現實說明了我不單只是喜歡吃肉,而且是需要吃肉,沒有肉,正常生活也維持不了。

IMG_0279

這是我的一餐。對,沒有蔬菜,我不是不吃菜,只是習慣分開吃/煮罷了。右邊大概有三個薯仔,另加芝士,左邊是大概半磅至四份三磅的牛扒,吃過這樣飽飽的一餐,很滿足。

不少人對我的食量為之側目,我身高還沒有一米七,體重沒有百二磅,從來都是步小力弱之輩,所以讀書時同學打交一定有我份(我只會被打的)。同屋的美籍俄羅斯人跟土耳其人都比我高和肥,食量\不及我一半。那天我在厨房煮上圖的晚餐,土耳其人見我煮得高興,在雪櫃拿了塊一樣的照住煎,那是他的晚餐。我比他足足多吃了三個薯仔。我說如果我只吃牛扒,八時吃完十一時就餓,非要同時狂吃含豐富殿粉質的薯仔不可。他說有冇搞錯,我咁鬼瘦,吃這麼多,幾咁唔環保。

黃子華一九九二年的棟篤笑已經提過大食唔環保的問題,我一餐吃了別人兩天的食物,吃得多過自己需要的是多麼不環保!黃先生讀哲學的,先知先覺,先天下之憂而憂,十幾年前我們還在享受中國大陸源源不絕的食物供應,我還記得小時候在沙田站等車,耐不耐就有一列臭氣薰天的豬車經過。那時候中國大陸經濟落後,人民太窮買不起太多豬肉,於是在大量供應下我們吃了很多年平豬肉。

不過今日時而世易,這兩三年內五香肉丁跑贏全球九成對沖基金,內地消費力上升,假設供應不變,需求增加必然導致價格上升。其實讀大學時已經覺得鑵頭唔平,起初我在屋企偷鑵頭番宿舍的習慣,但久而久之懶得只顧到飯堂吃。不久才發覺原來小小的一鑵五香肉丁要近十蚊,午餐肉更要廿皮。

非洲很多人長期捱餓,從小已經知道。可是從來沒有想過這問題會蔓燃到已發展國家。幾個月前美國曾經出現過搶米潮,米可自是日常食物裏最便宜的一種,竟然出現搶購潮,可見問題嚴重。有雜誌介紹一本書叫The End of Food。作者指農業科技進步,今日全球粟米瞉物等農產品的產量是五六十年前的三倍,我們都享受過一段平價食物的黃金時間。然而,我們很少注意到其實,平價農產品的背後,是假設了低價的資源供應。機器/運輸需要大量的燃油,作為主要肥料的氮亦需以天然氣提煉,一千噸水才能產出一噸穀物,問題是今時今日這些東西都不再平價,在沒有平油平水源的前提下,糧食價格無可被免地被提高。美國超過三成人的痴肥,於是航空公司每年額外多花近三百億美金去載過肥的乘客,吃得太多導致過肥,是不是很不環保?

但反問一句吃得多反而長期偏瘦的人(例如我)又是不是問題。我想過要自己少吃一點,如果可以像一些美國同學一樣,晚餐只吃一碗牛奶粟米片那多好,免得天天要想煮甚麼餸,省時省力,也慳好多買餸錢。可是另一方面吃的過程本身令人覺得快樂,吃飽的感覺也令人很滿足,那是一天努力工作的reward。餓著肚子渾身無力的感覺是多麼難受。我每天都吃得下這麼多食物,同時體重沒有增加,就代表我的新陳代謝需要這麼多的養份,理應毫無浪費。

所以,說到底,講了千幾字廢話,如無意外,我還是會繼續維持我的食量。

太空奇兵·威E

2008/07/21

(警告:含電影內容)

自從擁有iphone後,我變得更懶惰。以前,夢醒後要爬落床走到電腦前,才可以上網查電郵,要花上二三十秒。現在,伸手到床頭,拿起電話,按四個掣,已可以瀏覽喜歡的網誌,方便容易。讀畢,轉個身,繼續發下半埸的夢。

還記得曾幾何時跟人相約於七時半在五支旗杆嗎?還有旺地恆、山林道老麥等等長青而準確的地標。今日約朋友已變為「七點幾到左尖咀打畀我」的模糊概念,臨時失約改時間改地點亦只消撥通一個電話。世界上出現過一種關係叫「筆友」,今天已大概被「網友」取代。不過人們都怪在網絡時代人與人的關係太過疏離,回家後不再大家暢聚歡樂今宵,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在發聲機器面前笑著忙。科技公司強調網絡發展可以減少世界的隔幕,促進人與人的交流,改善生活質素,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電影《Wall-E》的故事場境設置於七百年後,人類生活已全由機器代勞。每人都擁有一張附有螢幕會移動的椅子。想見朋友,可即時進行視像會議;想到某地,椅子會自動導航;想飲想食,開句聲汽水薄餅即時送上。人類的軀體從此局限於方寸的椅子裏,手腳退化至又短又無力;目光再離不開螢光幕,看不見週遭的美麗風景。

機械人Wall-E看見人類手拖手的愛情故事,很羨慕,覺得是個奇妙的感覺。「發明」拖手的人類,忙著在冰冷的虛擬世界天涯若比鄰地會面,反而忘卻了簡單帶著微溫的身體接觸更能傳達感情。電影強調能打動人的,是最原始的感覺,是伸出手作簡單的接觸,是以肉眼仰望絢麗的星空,是赤腳在池裏感受微涼的水溫。

吊詭的更是電影裏處處看見蘋果公司產品的踪影,Wall-E充電完畢的開機聲,在電影院裏引來很多想是蘋果用家的笑聲。這當然十分合理,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曾擁電影製作公司Pixar過半股權,更是發行商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兼董事。蘋果產品一向以簡易的操作見稱,它推銷網上電影租賃,我們不再需要落街買碟上電影院,只要安坐於電腦前,按幾個掣,幾十秒後電影自動送上,這像不像電影裏坐在椅上幾近殘廢的人?電影是否在自打嘴巴?

我一直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今日我躺在床上打下這篇文章,然後把稿件以電郵送到太平洋另一端的報館去。每天生活在網絡裏,打倉頡快過寫字的我,看過電影後,頓然覺得,好應該多拿起鉛筆,離開冷氣房,赤腳走在青草地上,呼吸自然的空氣。

(同刊於同日香港經濟日報)

三十五度冇冷氣

2008/07/20

房間只有一扇向南對著旁邊十層高大廈的小窗,那是羅德島的屏風樓,風吹不進來,熱得很。

沒有冷氣,這裏一年大概只有七八月有需要開冷氣,於是一般房屋都沒有裝,我住的也不例外。如果要裝,要自己買冷氣機外,還要每月多付五十蚊電費給那儉財的地主。五十蚊,夠買三隻龍蝦,或五十幾隻生蠔。我寧願捱熱。

土耳其同學的房間對西北。清風送爽,他慷慨地把風扇借給我(事實上是他夜夜笙歌,沒幾可回家),房子的西北方無遮無擋,很食風很涼。不過他說冬天就大擰樂,盡開暖氣都覺得凍。於是我只好寄望今年的冬天快些來,既然夏天這麼熱,冬天也好應該較暖。

開心主流派 第X次重播

2008/07/19

星期六、日零晨。

http://www.hkatv.com/v3/schedule/schedule-home.html

學術會議小記

2008/07/16

還有明早半天就完,然後回羅德島。前後共五天,像發了場夢一樣。

不,是發了很多場夢。會議很具規模,跟人工智能有關的都會投進來。兩天半裏有二百幾份論文發表了,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地方。先不要說要用唔咸唔淡的英文溝通,單單是不同範籌的論文,要於短時間內明白背景慣用符號再理解簡直十萬個難。加上唔夠訓,於是,聽講座其間,悶極又冇女𥄫,發了很多場夢。

在我發表的環節裏,依據老細的指示,強調論文的intuition就夠了,以及empirical results,其餘的technical的東西,橫掂廿分鐘裏講都冇人會明,由得罷,有興趣的人自然會拿論文來讀,當然我跟著指示做。剛剛的星期日,看見老細的另一個post-doc,他說老細不會來,大悅,present得差都冇人知。present的過程不過不失罷,我反而嫌問答環節的問題不夠挑戰性,雖然問問題的是個出名高傲的人,但那問題還是普普通通的,可能佢見我係二打六彩我都多舊魚,都費事理我。

以前友人也到過海外的學術會議,看見一些水平差參的論文,心想「頂,咁既野連馬料水大學既fyp都不如,早知我都出一份」。友人當然係好有實力既勁人,但問題係人地又係唔係屎得咁利害?話曬份paper都叫做比幾個人review過。今日,我都遇到同一件事,廿分鐘的演示的頭五分鐘,講者講到CSP的microstructure,我心諗,你唔係想就咁用allDifferent麻?慢到仆街之餘prune唔到幾多野咋喎。就睇下佢點繼續,真係淨用allDifferent。在實驗結果裏,只看見他們成功的項目,但沒有報告他們所用的時間。我心想「頂你唔講要run幾耐唔講其他人行得快過你幾多,你話自己識飛都冇用啦。」事後到台前問講者關於實驗的時間長度,原來他刻意把timeout時間較到有咁長得咁長,然後話所有項目都在限定時間裏通過。妖!咁都得!在馬料水做RA時已經想過這個東西,但那時覺得如果真係有用冇理由冇人做左,肯定係因為超慢,於是我就沒有做下去。早知如此,一年前我已經有自己的paper。

這裏的學生,大多數是三四五六年級的博士生,其實我覺得自己有點幸運,我跟土耳其同學才不過第一年,屬於很「年輕」的一輩。另,來自香港的人也不少,但全都是火雞大學的國內同學,他們說幾乎沒有香港學生讀博士。望見土耳其同學處處是同鄉,連一兩年前的會議主席也是土耳其人,他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去跟人搭訕,心裏難免有點點羨慕。

未(必)能更啟示

2008/07/14

嘩。發覺而家真係冇咁通得頂。

星期六晚冇訓去波士頓機場搭通等零晨五點機去芝加哥,chur左成日已經攰到無倫。番到酒店响地下訓左十三個鐘。

現身處芝加哥某個四野無人既conference center度,幾百人爭用同一條線上網,超慢。有啲新野聽,但可能要星期四先update到。